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 > 正文

运营周报如何做(解读为什么要写周报)

周报人人都要写,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写,人人都会写。

运营周报如何做(解读为什么要写周报)  第1张不愿意写的人很容易理解,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每周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绞尽脑汁写一些流水账呢?

而且他们会觉得直属上级不是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的么?而上级的上级中间隔了一级,信息肯定丢失很多了,那么周报里讲的东西还有必要么?

那些愿意写,却写不好的人,就会有两个极端,一个不重视,随便写写走个过场,那么领导肯定会觉得你的态度是不是有问题?特别是上级的上级,不了解你工作详情的同事们,容易对你产生偏见。

另一个就是重视过了头,变成了作文大赛,每周恨不得花两个小时写,费力反而不讨好。

不愿意写的人,可以重新理解周报的价值。

周报的第一层价值,它不是总结你做了什么事,而是要呈现你是如何理解工作的,领导看下属,不仅仅在看工作内容,还在看思考方式,看工作态度,他们还在选人。

第二层价值是对自己的价值,周报是一周一次让自己跳出来日常琐事,做复盘工作,并校准工作方法的机会。

第三层价值,周报还是一种更高效的沟通方式,你写一次周报,就是一次对上级,对同事,对跨级,跨部门领导的一次沟通机会。在周报里,有你的思考水平,有你的工作结果,这些都是你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周报是一次提升战略透明的好机会。

理解了价值以后,再来看看怎么写好一份周报。

有一个万能的周报公式:周报=复盘目标+原因分析+下一步行动。

这个公式,不管什么岗位,什么行业,只要是脑力劳动的工作,几乎都能适用。

不过这个公式也容易用不好,比如事无巨细的罗列这周下周的所有工作,再比如分析原因,整理思考的时候容易变成小作文,写太多的感受,堆砌太多的形容词。

其实真正看周报的人,看你周报的时间都有限,毕竟周报的场景就是一次汇报,而不是看你一次演出。

所以你做了什么不重要,你工作的完成度很重要——那些布置下去的任务,完成到了哪一步?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问题了你准备怎么办?

所以公式应该这么用,首先复盘目标,是为了复盘你自己的目标,领导给你的目标怎么样了?是实现了,超出了还是没达到?

然后是分析原因,分析什么呢?分析刚刚目标的差值,超出了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没达到是什么原因没达到?

最后是下一步行动,就是同步下你的解决方案。

这个复盘三步走,和我们日常复盘活动,复盘运营,复盘事件一样的,对目标,找原因,给方案。

不过有了这三步,还得关注细节,比如注重数字,一切要可衡量,不要用一些,差一点,些许,很多这种形容词。

还有就是关注重心,不要事事都写,把开周会写周报这种也往上写,只写那些重要的事项,完结的,启动的,进行中的重要事项。

而且每一个重要事情,出发点都是“目标”,从目标出发去说明工作情况。

原因分析时,我们经常容易言之无物,就是一大堆看起来到底都对,却没有意义的话,比如因为缺乏思考,所以要多思考多学习,这个就完全没意义。

事情一定要具体,是哪一点思考不完整?晚上不完整?下次应该多思考什么?怎么办?把工作思路打开,落地到具体的事情上。

原因分析是展现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板块,所以特别容易出彩,甚至很多行业洞见都来源于此。

看一个人的思考力,就在这里。

至于看执行力,那就得看下一步,你怎么安排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落地,可衡量?

本周梳理完了,就开始写下周,下周主要是没完成,新阶段,新增事项,没完成大家都熟悉,就是同一个目标没完成的,需要继续努力。

而新阶段则是一件事情的下一个阶段,和上阶段有关联,却不强,因为目标变了。

新增的事项我们也容易理解,这三件事关键还是方案,你是准备怎么做?很多人会写做一件什么什么事,但是不写要做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方法?

其实写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它说明你经过了思考。

新增事项里还有一个小彩蛋,那就是这件事是不是来源于你自己的新思考?在原有的目标上进行思考和延伸,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这件事值得做,于是去做了新的探索。

如果你总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案,那么下一个大机会来临时,领导第一时间考虑的肯定就是你,哈哈哈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