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 > 正文

互联网医疗公司怎么样(分享互联网医疗的前途)

一、2021年报公布亏损扩大到约15亿元

互联网医疗公司怎么样(分享互联网医疗的前途)  第1张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达73.3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幅为6.85%,毛利率为23.3%。其中,医疗服务贡献收入达22.88亿元,占总收入31.2%,增速为8.0%;健康服务收入为50.46亿元,占比为68.8%,增速为6.3%;净亏损为15.39亿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注册用户达4.2亿,累计咨询量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12.7亿人次。2021年全年累计付费用户数快速增长至超380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达24.8%。 此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合作医院数超3600家,其中超50%为三甲医院;合作药店数达20.2万家,全国覆盖率约34%;已布局超225个中心仓,并在140城实现1小时送药;公司合作健康机构数达9.6万家;公司合作体检机构数超1700家,覆盖全国321个城市,全年累计到检人次超190万,体检报告解读率超39%。

二、互联网医疗与医疗行业痛点问题

3.17读了平安好医生的2021年年报,并没有看到平安好医生从解决医疗痛点问题的角度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构想及解决方案。着墨较多的地方在如何推广家庭医生,如何让更多的用户成为付费用户,如何签约优质稀缺的医生资源等等。大概管理层的思路与我对互联网医疗的构想不同。

在中国无论谁都会说“看病难”!我国国土面积大,医疗资源又分配不均匀,每万人医生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家里若有个长期患病的人,家庭成员就会发愁看哪个医院,哪个医生,如何能挂上号,交通拥挤,医院拥挤人满为患,等待时间长,每个环节都要排队,一去差不多就多半天等等。如果每周都要去医院,那简直不可想象,苦不堪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4.2%;而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这一比例达到14%以上即可认定为“老龄社会”。

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空前的大。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大了。

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医疗结合已经有了很多尝试,如在互联网上购药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互联网上看病即互联网诊疗这一块整个社会始终很谨慎,很犹疑。

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快互联网医院发展,推广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这是近年来政策面上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一贯支持。

可以说无论是政策、老龄化社会都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人们也寄希望于通过互联网医疗来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医疗痛点问题。 本人看好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一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痛点问题,尤其是你设想一下在大山里村民、草原上的牧民病了,要到较远的县城里看病。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看病问诊了。如果实现,互联网医疗平台对社会就提供了方便,提升了效率;二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特大和超级城市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但是目前没有看到互联网医院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推进动作。看平安好医生的年报,管理层表述了如何让老百姓在现有的医疗资源里多一个选择,如成为其付费会员,有家庭医生可以咨询等等。不是解决某些地方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是在医疗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试图培养一些付费客户。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